爆炸声在德黑兰街头响起时,撤离大巴的引擎正为最后一批中国公民点燃希望。
硝烟弥漫的德黑兰街头,加油站前排起长龙,每辆车只能限量加注15升汽油。中国留学生高天阔紧握手机,屏幕上的信号时断时续——此刻,伊朗与以色列的导弹正以日均200枚的频率在天空交错,60%突破了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特拉维夫炼油厂的浓烟与德黑兰政府大楼的废墟交织成一幅战争图景。
6月17日清晨,当最后一辆载着中国公民的大巴驶过伊朗-阿塞拜疆边境的Astara口岸,791这个数字在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实时屏幕上定格。穿越十七八小时的生死之路,这些在伊朗工作、求学的游子终于踏上归途。
一、 战火突降,撤离指令紧急启动
冲突始于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系统性打击,清除包括革命卫队总司令在内的20余名高级指挥官及核科学家。伊朗随即展开日均200枚以上的导弹反击,特拉维夫摩萨德总部、德黑兰政府大楼相继遇袭。
6月17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启动紧急撤侨机制。领事保护应急机制全速运转,12308热线接通率100%,驻伊使馆向791名登记公民发送撤离路线图:优先选择Razi(土耳其)、Nordooz(亚美尼亚)、Astara(阿塞拜疆)三大陆路口岸。德黑兰市区已经空了,和平时完全相反”,一名撤离者在亚美尼亚边境告诉《环球时报》。伊朗民众涌向里海方向,而出城道路的拥堵让150公里路程耗时从2小时拉长到5小时以上。
二、 生死时速,撤离路上的惊险历程
在德黑兰经营烤鸭店的马哈桑亲历了改变决定的惊魂瞬间。“6月15日中午,炸弹落在我餐厅对面,冲击波震碎了整条街的玻璃”,这位在伊朗生活十余年的老板声音微颤,“死里逃生后,我带着店里的中国客人直奔卡拉季避难”。
三、 祖国力量,立体化撤侨体系全开
当美国驻以使馆发布“无法组织撤离”通告时,中国运-20运输机已在阿塞拜疆待命,054A型护卫舰“邯郸舰”巡弋阿曼湾提供海上保障。这场自2011年利比亚撤侨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公民保护行动,展现了中国应急机制的质变。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启动 “春苗行动2.0” ,立体化方案确保撤离效率:
陆路协调:与土耳其达成电子签证2小时速通协议,亚美尼亚开放免签24小时通道
空中接应:国航、南航增派包机以“第三国中转”模式待命,德黑兰-迪拜航线票价稳定在3800元内
物资保障:驻伊使馆发放应急包,内含纸质地图(避免手机导航被误判间谍设备)、净水药片、高频哨
“请带10公斤内行李,备足一月饮水食品”,使馆公告中的细节折射专业预案。对于滞留者,工作人员指导储备高热量食物,远离地铁站、电视台等潜在打击目标。
四、跨越边境,祖国是最后的归航
在诺杜兹口岸,留学生陈雨薇接过使馆人员递来的国旗徽章别在衣领。经过11小时颠簸,她的手机终于恢复信号,屏幕上弹出12308的确认短信:“您已进入亚美尼亚境内,接驳航班CA789将于6小时後起飞”。
791名撤离者中,有匆忙间未带护照的餐厅员工,有放弃毕业论文答辩的德黑兰大学博士生,也有坚守至最后一批才离开的中资企业负责人**。拓邦酒店闭门前,经理王立拍下空荡大堂的照片发在华人群:“等和平归来,这里还是大家的家”。
“导弹划过头顶时,祖国是唯一能听见的脚步声”,一位登上运-20的工程师在舷窗边写道。此刻,亚丁湾护航编队仍在中东海域巡弋,外交部热线持续接听新登记公民的来电——祖国的归途从未关闭。
德黑兰至亚美尼亚边境的公路逐渐隐入暮色,最后一批撤离车队驶过诺杜兹口岸。边防站外,中国驻伊使馆工作人员手中的名单上,791个名字已被逐一圈注。一位工程师握紧国旗徽章,回望伊朗方向渐熄的战火,轻声对身旁的同事说:“你看,**护照封底的那行字是真的——‘祖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新宝策略-配资炒股公司-期货配资门户-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